
產品分類
壓鑄模具故障原因與對策
起因 |
原因 |
對策 |
注意點 |
||
模 具 |
1.方法與精鉗方法不良。 2.與硬度不適當。 3.不良。 4.部功能不良。 5.卡住。 |
1.(1)消除刀痕。 (2)根部附設R加工。 (3)加工錐度。 2.選擇并確認符合硬度之材質。 3.(1)更換為適當配合之梢 (2)改善固定方法(止回、止脫)。 4.(1)調整回位梢等之頂料機構。 (2)調整導梢、移動模仁等部份。 5.(1)研磨模腔部。 (2)防止毛頭插進間隙。 (3)防止移動模仁之移動不均衡。 |
參考下圖:
2.(1)SKD-61 (RC47~48) (2)2FG(表面處理) (3)MAS1(表面處理) (4)經常預備備梢。 3.遺留放電痕跡所致。 |
||
|
1.不充分。 2.劑不足。 3.清掃不良 。 |
1.固定模、移動模均予充分預熱。 2視制品,予以適當使用。 3.注意毛頭之插進、殘留。 |
1. 鋁200℃左右,注意過熱。鋅150℃左右,注意過熱。 2.注意稀釋倍數、涂布量,方向、種類等。 3.注意日常檢查、定期檢查、大翻修等。 |
||
起因 |
原因 |
對策 |
注意點 |
||
設 計 |
1.尺寸不良。 2.近頂料不均衡。 3.不足。 |
1.(1)適當選擇貫通孔與加工孔。 (2)改善頂梢適當位置。 (3)細孔時,利用熱管(HEAT PIPE)冷卻之。 |
|
||
1.2頂料梢折損
起因 |
原因 |
對策 |
注意點 |
模 具 |
1.頂料桿長度不齊。 2.滑動部份與回位梢發生刮傷;頂料板導梢發生刮傷; 頂梢發生刮傷;導梢發生刮傷。 3.每次鑄造終了后未予徹底清掃。 4.熱處理后,模具發生在變形導致頂梢彎曲。 5.頂梢硬度過高。 6.忘記裝設頂梢,導致其它梢頂料力變成不均衡。 7.頂料板過薄,導致彎曲,安裝之松動。 8.頂梢孔發生松動。 9.材質不當,導致硬度、耐磨性不足。 10.潤滑油不適當與不足。 |
(1.2.)于制作時及模具裝配時,確認有否刮傷與彎曲。反復施以研光。鑄造成開始前,施以檢查確認,并予充分給油。 3每射出一次,應予徹底清除污塵。 4.熱處理后,必須加以變形檢查,發生彎曲時應施搪孔修正之。 5.硬度HRC59以上時容易折斷。于頂料時,使力方式不均衡可導致折損。 6.安裝前及鑄造前應予檢查。 7.頂料板過薄時,頂料力使用權板變形,或受熱發生變形彎曲,因此頂梢動作發生過緊或突出,應予更換頂料板。 8.連續鑄造后,孔徑變大,和施以搪孔后,配以適當梢。 9.更換為適當 材質。 10.(1)采用耐熱黃油(二硫化鉬系)》 (2)增加脫模劑噴量。 |
2.(1)滑動部以H7、E7為標準,惟乃視形狀、尺寸決定之。 (2)滑動有效長度應為30左右,其余加以余隙。 3.(1)視分模面毛頭情況,檢查研光情況。 (2)每一批鑄造終了并施清掃裝配后,家涂以防銹劑。 5.加以回火處理,使硬度在HRC55左右,或略低為宜。 7.施以日常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。 8.鑄造前,用手轉動,視其情況,應可輕松轉動。宜平常準備加大頂梢。 9.應于設計階段即指定適當材質。參考表! |